論文題材何處找,求人不如求己好
講師:三星統計公司-張偉豪執行長
聽講心得完整報告
前言:
結構方程模型被稱為第二代統計技術,因為其使用者介面與內容優於傳統SPSS軟體,在近年學術論文的研究上是與日俱增。市面上雖然可以應用的統計軟體介面愈來愈友善,但其艱澀的統計理論仍經常導致誤用或錯誤的解讀。因此,若能以最嚴謹的研究態度及最正確的分析方法使用結構方程模型解決方案,用以提升量化論文研究的品質,其能從中找出最有價值的資訊,既可作為決策的依據。
結構方程模型看似比SPSS軟體簡單易用,然而其實背景知識卻更為較複雜與嚴謹。以汽車引擎為例子來說明: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汽車引擎的構造,6V與8V差別在什麼地方;然後對一個使用者而言,其實根本不需要知道汽車引擎架構,只要會踩油門、會手握方向盤、並把車子開往正確的道路上既可。
重點名詞說明:
SPSS是統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的簡稱,為SPSS公司推出的一系列用於統計學分析運算、數據挖掘、預測分析和決策支持任務的軟體產品及相關服務的總稱,有Windows和Mac OS X等版本。
SEM是一個結構方程式的體系,其方程式中包含有隨機變數(random variables)、結構參數(structural parameters)、以及有時亦包含非隨機變項(nonrandom variables);隨機變數包含三種類型:觀察變數(observed variables)、潛伏變數(latent variables)以及干擾 / 誤差變數(disturbance/error variables)。
台灣過去的統計授課幾乎都是數理老師在教,因此容易以數理專業術語來解釋數理本身,這樣不容易說明真正的意義,學生也不易有所領略感受。若能用生活周遭的事務為例子並做白話文解釋,這樣才能與生活有所應用並易於記憶。
最小平方法(又稱最小平方法)是一種數學優化技術。它通過最小化誤差的平方和尋找數據的最佳函數匹配。這是一種利用最小平方法可以簡便地求得未知的數據,並使得這些求得的數據與實際數據之間誤差的平方和為最小。最小平方法還可用於曲線擬合。其他一些優化問題也可通過最小化能量或最大化熵用最小平方法來表達。
案例說明:
以7-11便利商店為例:
(全台皆有的7-11便利商店來說明統計之最小平方法在生活上之應用)
7-11便利商店的送貨車並不是毫無章程的送貨,而是先以最小平方法算出最佳巡迴補貨路逕之後再加上貨車的堆貨順序。換言之,最後一站下貨的某個7-11便利商店物品最先上車,以利在各個站點之間下貨更為順暢。
統計之最小平方法為一科學收納方法,其可應用之範圍,可說是充滿自然科學應用及社會科學諸多領域中的許多部分,大凡各式各樣農業、工業、商業、教育、醫藥、政治、社會、經濟領域等等許多問題皆可適合採用統計之最小平方法處理規劃。
無論是SEM或SPSS應用軟體,這對於使用者而言不外乎將各式各樣收集而來的資訊通通輸入應用軟體之中(絞肉機),使用者只需要啟動開關就可以等待結果出爐(絞完的肉)。
質性研究論文指研究者透過質化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以力求瞭解事件或議題的全貌、多元面向、和相關之脈絡因素;尤其強調綜合分析個體事件在其環境情境下的行為與現象。(質性研究論文是博士班在做的,碩士班不宜以質性研究論文為之)
論文架構:
大多數同學因為論文一生只寫一次所以覺得好難,其實是因為不熟悉論文的必須條件與組成架構的原因造成。其實論文架構約略可歸納為以下五大章節:
第一章 緒論
甲、 研究方向: 由此既可窺見全篇論文之重要內涵與見解。
乙、 內容項目:
項目 |
目的 |
實例︰【7-11便利商店之最小平方法研究】 |
1.前言 | 說明研究題目之背景與研究動機 | 7-11便利商店採用最小平方法的原因 |
2.研究目的 | 說明研究之目的 | 最小平方法與物流貨運之發展 |
3.理論基礎 | 說明研究之背後理論 | 最小平方法之架構原理與說明 |
4.方法論 | 說明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 最小平方法之關鍵成功因素法 |
5.研究範圍 | 界定研究範圍 | 台灣採用最小平方法之大型物流廠商 |
6.研究的重要性 | 貢獻為何 | 學術與實務貢獻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甲、 研究目的:了解與本研究有關之其他研究的成果、及本研究與其他研究的關係,並指出本研究的重要性。
乙、 實例說明:以實際發生之事件舉例說明。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甲、 此篇目的︰說明達成研究目的所使用的方法。
乙、 內涵︰
- 定性與定量的研究
- 資料蒐集與問卷設計
-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 抽樣設計的方法
丙、 實例說明:
第四章 資料分析(使用統計工具將研究結果以數據或圖表來解釋之)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甲、 此篇目的︰說明研究過程之總結、貢獻與建議。
乙、 注意事項︰可於研究結果產生後,與企業進行訪談,彙整出此研究對於管理上的意涵,展現此論文的價值性。
另外需注意的事項為:
- 量化研究方法需要理論、方法、資料。
- 量化研究結果可重複驗證。
- 量化研究應該建立在理論之上,不是由資料或統計結果決定研究主題。
- 研究樣本大都由母體抽樣而來,因此樣本是否具有母體的代表性則有其重要性。
碩士班論文有兩大類型:
壹、 以理論模型領導研究:
以理論領導研究必需要有嚴謹的文獻回顧為基礎,例如理論架構的推導,如產業模型(TAM)或預期計畫行為理論(TPB);或不同產業與理論架構的整合,如農業接受模型結合創新擴散理論(IDT),這些都是以理論探討為先,建立模型後再加以驗證模型成立與否之研究。
理論模型的建立
理論模型的整合
中介效果的分析
干擾效果的評估
Moderated Mediation VS. Mediated Moderation
貳、 以統計方法領導研究: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在過去三十多年來,無論是在行為科學或社會科學應用上,已逐漸成為學術上廣泛可以應用的統計技術,許多研究人員指定應用SEM來協助案例建立模型,企圖從模型之中去了解變數與變數之間存在的意義與關係,並藉此建立假設關係,進而多方蒐集資料並加以驗證模型正確與否。
CFA群組比較
SEM群組比較
競爭模型比較
TRA與TAM理念說明
理性行為理論:
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又譯作“理性行動理論”,主要用於分析態度如何有意識地影響個體行為,其基本假設認為人是理性的,在做出某一行為前會綜合各種資訊來考慮自身行為的意義和後果。
科技接受模型理論:
科技接受模式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TRA理論認為人類經常是相當理性並且有系統地使用合適的資訊 (Fishbein and Ajzen,1975)。根據TRA理論,一個人從事特定行為 (behavior)乃是取決於執行這種行為的行為意圖(intention)。行為意圖則被個人的態度 attitude)及主觀規範 (subjective norm)依照相對的權重所共同決定。而一個人對於行為的態度是取決於執行該行為的後果之主要信念 (belief)以及對於那些後果的評價。最後,一個人的主觀規範則取決於規範性信念以及順從的動機。主觀規範代表著影響當事人之重要人士對該行為持贊同 或反對意見,並影響當事人之認知,態度則是指個人對於某一特定行為的正負面情感,行為意圖反映了個人對於從事某項行為的意願。
計畫行為理論:
計畫行為理論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理性行為理論主要用來預測和瞭解人類的行為。TPB主要以三個階段來分析行為模式的形成過程,因行為可決定於個人的行為意圖寫且行為意圖決定於對行為的態度、行為主觀規範與認知行為控制等三者或其中部分的影響。
論文的七個步驟:
Model conceptualization
Path diagram construction
Model specification
Model identification
Parameter estimation
Assessment of model fit
Model modification
說明:
如何用科技方法去驗證接受模型,或是從某一個理論套用到一個產業;相對的也可以把兩個不同理論透過合作模式整合在不同產業稱為整合模型。
EX:科技接受模型與建康資訊系統的應用。
1用單一理論套不統產業
2用不同理論合成一個利論
結論:
碩士論文的撰寫,最困難的為兩部份,一是題目的訂定,二為架構的鋪陳與撰寫。研究生之所以與大學生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研究生必需撰寫碩士論文才能取得學位。而也是因為經過如此的訓練,才顯現出研究生的價值。
題目的訂定可由個人興趣出發,例如對某個八大產業行銷觀察時日已久,興趣濃厚。這樣去做個人有興趣的研究將比較不會覺得乏味,並藉由閱讀文獻來尋找有趣的題目及訓練如何精準寫出題目的意涵。然後將一個看似微小的題目研究的很透徹,試著用各行各業或各式各樣的角度去檢視驗證務求水落石出,這樣正是作研究最佳的態度。